一、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

image.png

1、网络的特征

  • 数字化:现实中的信息都能变成电脑能够处理的数据(01);
  • 信息化:打电话、聊QQ、淘宝买东西都是信息化;
  • 网络化:网络分为三网,电信网络向用户提供电话、电报及传真等服务;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;计算机网络则使用户能够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文件。

2、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

  • 连通性:彼此连通,交换信息;
  • 资源共享:信息共享、软件共享、硬件共享。

二、因特网概述

1、计算机网络

  计算机网络(简称为网络)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。网络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、集线器、交换机或路由器等。

  • 网络: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;
  • 互联网(internet):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;
  • 因特网(Internet):一个专用名词,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、开放的、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,它采用 TCP/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,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。

2、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

  1. 上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,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;
  2.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,三级结构的因特网,分为主干网、地区网和校园网(企业网);
  3. 多层次 ISP(互联网服务提供商) 结构的因特网,ISP 根据层次分为:主干 ISP、地区 ISP和本地 ISP,如下图:

image.png

3、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

image.png

image.png

三、因特网的组成

1、根据工作方式分类

  互联网的拓扑结构虽然复杂,但从工作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两大块:(因特网 = 边缘部分 + 核心部分 = 资源子网 + 通信子网)。

  • 边缘部分: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。用户可以直接使用,用来进行通信(传送数据、音频或视频)和资源共享;
  • 核心部分: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。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(提供连通性和交换)。

image.png

2、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

  • 客户服务器方式(Client/Server方式 --C/S):客户是服务请求方,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;
  • 对等方式(Peer-to-Peer方式--P2P):两台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个是服务提供方。只要两台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,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、对等连接通信。

3、数据交换方式

  • 电路交换: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,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输;
    • 通信的三个步骤:建立连接、通话、释放连接;
    • 特点: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,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;
    • 电路交换适合于数据量很大的实时性传输。例如:打电话,核心路由器之间可以使用电路交换。
  • 分组交换:单个分组(报文的一部分)传送到相邻结点,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一个结点;
    •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的技术发送数据:
      • 在发送端将报文分为多个等长的数据段;
      • 在每个数据段前加上首部(必要的控制信息),就构成了分组(包),然后发送;
      • 接收端接收到多个分组,将其根据首部信息组合成发送端发送的数据。
    •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,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;
    • 优点:高效、灵活、迅速、可靠;
    • 问题:时延、开销。
  • 报文交换:整个报文先传输到相邻结点,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一个结点。
    • 报文一般比分组长的多,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。

MQ92H2LLQZ0OOLM3GB.png

四、计算机网络的类别

  计算机网络最简单的定义:一些互相连接的、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。

image.png

五、计算机网络的性能

1、性能指标

  • 速率: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,单位为 b/s,Kb/s,Mb/s,Gb/s;
  • 带宽: 数字信道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,单位为 b/s,Kb/s,Mb/s,Gb/s;
  • 吞吐量: 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数据量,单位为 b/s,Kb/s,Mb/s,Gb/s;
  • 时延:数据从网络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;
    • 发送时延(传输时延):主机发送数据帧所需的时间。发送时延 = 数据帧长度(bit)/ 发送数率(bit/s);
    • 传播时延:电磁波在信道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的时间。传播时延 = 信道长度(m)/ 信号的传播速率(m/s);
    • 处理时延;
    • 排队时延。
  •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*带宽;
  • 往返时间: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,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;
  • 利用率
    • 信道利用率:有数据通过时间 /(有 + 无)数据通过时间;
    • 网络利用率: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。

2、非性能指标

  费用、质量、标准化、可靠性、可拓展性、可升级性、易于管理与维护。

六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

1、基本概念

  • ISO:国际便准化组织;
  • OSI/RM:互联网法律上的国际标准;
  • TCP/IP Suite:因特网事实上的国际标准;
  • Network Protocols:数据交换遵守的规则、标准或约定;
  • 网络体系结构: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。

2、ISO 七层模型:国际标准化组织

4YC17ZWW74MGEM.png

  • 应用层:能够产生网络流量,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;
  • 表示层:开发人员进行数据的加密、压缩;
  • 会话层:服务和客户端建立的会话,查木马netstat -nb
  • 传输层:可靠传输建立会话、不可靠传输、流量控制;
  • 网络层:IP 地址编址、选择最佳路径;
  • 数据链路层:输入如何封装、添加物理层地址、Mac;
  • 物理层:电压、接口标准。

3、开放系统信息交换涉及的几个概念

  • 实体(entity):交换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;
  • 协议(protocol):控制两个对等实体通信的规则;
    • 语法: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;
    • 语义: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,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;
    • 同步: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。
  • 服务(service):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,上层需要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的功能;
  • 服务访问点(SAP):相邻两层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地方。

4、五层协议对应的数据单元

  1. 物理层:0110101010100000100100;
  2. 数据链路层:数据帧;
  3. 网络层:IP数据报(IP分组);
  4. 运输层:运输层报文;
  5. 应用层:应用层(传输数据单元PDU)。

5、计算机间通信的过程

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

WIY5SDSYT64TYZI9C.png

AG5CJIR35JIT07Y9O.png


标题:计算机网络概述——计算机网络笔记
作者:Yi-Xing
地址:http://47.94.239.232/articles/2020/11/04/1604500964932.html
博客中若有不恰当的地方,请您一定要告诉我。前路崎岖,望我们可以互相帮助,并肩前行!